以“长大”为题的800字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儿时照片,面对照片,你会想起许多往事,可能会有一种忽然长大的感  觉,人生充满了许多这样的自我发现。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请以“长大”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

   【写作指导】

   这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写作训练”中的文题。审视文题的背景语,本  文的写作必须注意三个关键词:一是“往事”,它要求写出“切身经历”;二是“感觉”,  它要求写出“感性体验”;三是“发现”,它要求写出“理性感悟”。对于刚刚跨入高中门  槛的学生,第三个关键词绝非易事。作为记叙文中的“理性感悟”,它必须体现这样三个特  质:一是字数要“少”。否则会有文体不清的嫌疑。二是开掘要“深”。要穿透生活的深沉  内蕴。三是点化要“妙”。要“合事”,能缘事生理;要“合旨”,能内脉相通;要“合体”,  不仅能透“事”及“理”,而且能化“(哲)理”为“(意)象”,化“(说)教”为“(诗)  意”。这既需要你的“功力”,更需要你的“灵性”。

   长大

   朱舒文

   时光像是一个个刻在心上的格子,我们一点一点地往前跳,跳过立春,跳过立秋。

   这年秋季,梧桐落雨。薄薄的一层叶片下,隐约瞧见几道红砖划下的痕迹。往事突袭,抵  御不住,那是年少时的我们啊!

   几个小丫头,穿着花般招展的裙子,聚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院落,准备着游戏。花开得盛  极了,大红大紫。我们手里攥着一小块红砖瓦砾,找到一方洁净的土地。银灰色的地面上,  随着一双手的移动,出现了一道道红色的印迹。

   一个人在画,其他的人就极认真地看着。如果红色的格子画得小了,画得歪了,立刻就有  调皮的孩子尖声抗议,转而或者使劲地擦掉,或者就寻到别处再画,一直到那地上的红格子  房令所有孩子满意为止。

   一颗小石子往前抛,抛一点跳一点。提着蓬蓬的裙子,发辫活泼地摇摆。围了一圈的女孩  们期待地看着玩的人,或是欢呼,或是叹息。偶尔也会因是否犯规而起争执,便一个个撅起  了嘴,各自背向对方。可一会儿,又会忍不住偷偷往后瞧,发现目光撞着了,红红的脸上又  会露出灿烂的笑。

   红色的格子刻在地上,一天就会被脚印抹去;红色的格子刻在心上,一辈子也忘不去。

   有一首小诗:“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秋千、格子,到处留下女孩子们无  忧的笑容,仿佛这世间尽是美好,等着我们去采撷。

   然而,又是什么时候,我们似乎一夜间长大,将忧伤化为青春的印记。小四有句很著名的  话:“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我们依然在笑,在闹,在课堂里,在单车上。然而一个人  时,笔端又流下莫名而模糊的忧伤。渐渐习惯在题海中寻觅,渐渐习惯在操场边上的天空里  数过往的白云,去书店泡三毛的书,同她一起做个流浪者。

   蒋婕说:“流光容易把人抛。”这一切的一切,是否象征着我们已长大?

   从无忧的稚童到青春的学子,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看过一幅画,画上是一排幼时的格子。格子的起点,是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女孩。过了几格,  是一个插着翅膀,穿着红裙的少女。格子的前方,渐渐隐褪,不见颜色„„

   那未知处,恰是我们的未来。我愿流光停下脚步,我愿怀揣我的梦想,再如同小时候,一  点一点,慢慢跳过时间的格子,前方有明媚的阳光,指引方向。

   [评析]这是一篇唯美而灵动的佳作,恰似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句子——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西天”就是那承载着儿时欢笑的“红  格子房”,轻轻地作别这无忧的“西天”,作者又来到了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忧伤的少年。  但作者并没有去“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在漫看流云、泛舟书海中轻轻地跳过人生的“格  子”,并且在“明媚的阳光”的引领下,继续划过人生的“万重山”。为了保持全文“唯美”  的格调,作者并没有去对人生作理性的思辨,而是将它化作了诗意的画面,让读者在诗雨飘  飞中去感受那份青涩,感悟那份淡定。掩卷遐思,你也许会怦然心动: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每  天都去蹙额“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每一段人生的历练都是对岁月的一种清点。就让我们“挥  一挥衣袖”,作别昨日的忧伤,“撑一支长篙”,迎接明日的阳光。(姜有荣)

   长大

   田丹

   一粒种子发芽了,接着新芽变成嫩枝。嫩枝长成强杆,再接着便有了满枝的绿叶。后来它  便有了抵御风霜的能力。漫步在树下,我感觉树是我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拨开泥土,将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再意味深长地盖上土。我亦是这粒种子,在悉心关  怀照料下,某天凌晨来到了这个世界。从那一刻开始,我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危险之中。最主  要的是饮食危险。我只能饮用一些“仙露琼浆”,其余的东西对我来说太大、太硬,我视之  为“野蛮食物”。而且我生活的环境也比较艰苦。每次我饿时,不能立即得到食物,总是要  高歌一阵直到筋疲力尽才行。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高难度工作。有时音调不高、响度不大还  没用。

   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我也结交了一些朋友。这些朋友本领很大,一个叫猫的可以在漆黑  的地方行走自如;另一个身体强壮,游泳游得很好,它就是狗。  

   

   在某一天,一件可怕的事来临了。我的朋友们都变小了,而我却变大了,我进入了新的生  活领域。

   有一位仙子来到了我身边,她很美,很温柔,总是讲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我叫她为妈妈。  在这位仙子的引导下,我开始明白了这个世界,学会了与大家沟通的语言。在“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奏鸣乐中,我踏上了读书学习的征程。

   现在我已经进入了第二起跑线。如今我已经有了强壮的枝干。我拼命地向更深处发展,以  便抵挡风雨。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在最先时刻了解到天气预报的信息,但方向却在发生着变  化:以前是妈妈拿着外套或是雨衣告诉我天气情况,而现在是我每天赶在她之前告诉她天气  情况。有时会突然下大雨,我会在她淋湿了之后说对不起,而她却是无所谓地对待我的失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看到了老舍笔下的“猫”,我有种怜爱之情,也有一种隐  痛。再见了,我的朋友们!现在我已经习惯了那些野蛮食物,有时还会对妈妈的厨艺赞叹一  番。这大概就是长大吧!

   说人生如茶,是品她的味。而我说人生如树,则是在体验她的过程,一个长大的过程。

   [评析]在一个班的学生都为如何“长大”而“横眉冷对方格纸”的时候,本文的作者却另  辟蹊径,“化人为树,以树喻人”,别开“长大”的一片洞天,真乃“亏她想得出来”(王  蒙语)。细细一想,这也合乎情理,不是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吗?一棵树从“新芽——  嫩枝——强杆”,而作者从“接受母爱——感受母爱——礼赞母爱”,正是有着如许的相似,  才萌发出了“譬喻”的巧妙构思,才演绎出了“长大”的深邃旨趣。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吊起人的胃口,就必须少一点“大路菜”,多一点“风味小吃”,用足你  的才思、才华、才情,写出一个具有活脱脱的、个性化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