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指导系列指导:锁定精彩中考作文制胜秘诀

   锁定精彩   

    ——浅谈中考作  文制胜的秘诀   

      

    考场作文要创新,要出彩,切忌重复过去,切忌重复  别人。只有创新才能出奇制胜,只有出彩才能感染和吸引阅卷者拿高分。那么,怎样才能写  出耳目一新的考场作文呢?       

      

     第 一 : 攒 足 精 米 , 为 我 所 用     

      

    攒足“精米”好“下锅”,作文离不开材料,“巧妇  难为无米之炊”!除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压力之下的点滴积累外,处在中考前的材料积  累,应该是一种具有突击性质的有意识的“精米”储备。平时的材料积累可以说是零散的,  缺乏针对性的;而现在就要尽量使之系统化、目标明确化。分析 1999---2002   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的变化轨迹,可以明显的发现:题目愈来愈趋向于开放,对考生的束  缚越来越小,供考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淡化政治色彩。     

    比较突出的有两点:其一,题目趋向表现自我,展现  个 性 。 其 二 , 命 题 生 活 化 , 引 导 考 生 热 爱 生 活 , 关 注 社 会 。     

    其实,中考的所有作文题都可以轨道逐步扩大的几个    同心圆中,这就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我和家庭——我和  学校——我和社会”这样一个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  活、我的读书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所以在材料的积累和储备时要有目标和针对性。这时如  果还像平时一样,仅满足于散见在报章杂志上的材料搜集,显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中考作文  的需求。九年的寒窗,从书本中学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由中到外的不少知识,  加上社会见闻及接受各种媒体的传输,已在头脑中贮存了不少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在长期中  积累的,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在考前应梳理一下知识系列,便于考试时调遣为我所用。     

    1   、 语 言 积 累 整 理 。     

    这时应该搜求新近出版的“时文选萃”之类的有关书  籍,还应该结合以前收集背诵的古诗文名句、格言警句,集中时间阅读摘录,分类整理。它  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事实材料与语言材料。其中的语言材料包括有哲理意味的有一定深度的  议论语言和名人名言。文章没有事实材料,容易流于空洞枯燥;只有事实材料而没有精当的  阐发议论,则会流于平淡肤浅。文章的叙事可以增加趣味性、感情性;议论则可以体现出思  想的深刻性、精辟性。   

    2  、个人或他人经历的挖掘整理。     

    由于学生活动的圈子较小,谈不上丰富的人生经历,  但只要注意挖掘自己接触过的社会、接触过的人,参加过的各种活动,以及听到和看到的他  人“故事性”较强的经历,用心采集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并用  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同样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储备材料就要在这两方面狠下功夫。  有备无患,胸中有底,锅有精“米”,在考场上可以根据需要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何愁做  不出好“饭”来?   

    例如:在去年的高考中,有位考生把屈原在汨罗江畔  怀沙赴水、荆轲在易水河边生离死别、项羽在乌江渡口引刀自尽的三个历史史实,巧妙地编  织在一起,写出了“我”在解读这些历史中对心灵的选择由“迷”到“悟”的心理变化历程。  这篇文章所用材料都出自课本之中,可贵的是作者善于调遣为我所用。还有一篇是托物寄情  散文,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从司空见惯的一片片叶子上,看到了它平凡中的种种不平凡。  尽管人们慢待它、冷落它,但它从没有一句怨言,默默无闻地去托花护花,就是到“吹落黄  花满地金”时,它仍无怨无悔地“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的这种选择是高尚的,这种不求  索取甘心付出的心灵是美丽的。正当人们对作者笔下的叶子流连难舍之时,文章戛然收笔,  点明主旨:“如果说叶子是普通的崇高的,那么具有叶子精神的人,便是平凡而伟大的。”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来自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贵在作者能感悟生活,评价生活,从平凡    得不能再平凡的叶子上感悟到人生应具有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从这两篇文章看出,两位考生  笔下的这些内容,可以说同学们都是知晓的、具有的,只要我们学会调遣知识为我所用,就  能使头脑中的知识在笔下生花。   

      

     第 二 : 书 写 认 真 , 脸 面 整 洁     

      

    卷面如同一个人的脸面,是文章的直观外在形象,是  考生作文与阅卷老师见面的第一印象。表面看来卷面书写的最高分值也就是   3 — 5 分,但其影响的心理分、印象分是三五分远远不能打住  的。其一,影响内容分。中考阅卷在炎热的七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如  果你的答卷字体潦草,标点不清,错别字连篇,自然不会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丢掉内容  分当属必然。其二,影响感情分。混乱的字迹,混乱的标点,横七竖八勾画的线条,仿佛“天  书”一般令阅卷老师反胃,甚至于使人联想到你的学习态度:连中考答卷都马马虎虎、草草  了事,可见平时更是糟糕。老师的情绪变化,自然用“有色”眼光来审读你的文章,对于作  文 评 卷 这 种 主 观 性 极 强 的 工 作 来 讲 , 你 的 分 数 定 会 应 声 而 落 。     

    因此,要十分注意书写。书写的一般要求是:清楚、  整齐、易于辨认。有的考生盲目的学习一些不规范的行草书,虽然好看,但不易辨认,自然  影响阅读。作文时要写楷体字,一笔一划清清楚楚,写行书也要连笔自然,切勿写草书。标  点 的 书 写 使 用 要 规 范 , 不 要 一 逗 到 底 , 更 不 要 都 点 成 圆 点 。     

      

    

   第三:眉目传神,文题靓丽   

      

    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  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  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  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如《扬长避短,成功之道》、《扬长避短,事业指南》、《“英  雄”偏到“无用武之地》,这些文题巧用成语,新颖别致。又如《鲁国的“智叟”可休矣》、  《“钦差大臣”请下岗》、《“李鬼”打假》,这些文题巧用名人名字,耐人寻味。再如《千里  马变成推磨驴》、《岂可回族街头卖猪肉》等活用修辞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文题自拟是近十多年来高考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也  是许多省市中考的一个突出特点。但从以往的中考阅卷可以看出,大部分考生没有对自拟文  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一种草率拟题的现象。认为只要文章好,题目无关紧要;也借  口时间紧,不愿在拟题上花费时间和气力,于是就不动脑筋而草率从事。或从提供的材料入  手,直接拟出《从 x x x 所想到的》、《从 x x x  谈起》之类;  或信手拈来,直接把话题当作题目。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选择》等。更有甚  者,干脆就没有文题。即使是忘记了,也说明对文题的不重视。在中考语文阅卷评分中就规  定,无题目的文章扣 2 分,而实际上受此影响所损失的不止于此。有人作过试  验:将几篇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请两组老师评阅,其分数差别竟在   8  分 以 上 。 可 见 , 拟 题 在 中 考 作 文 中 万 万 忽 视 不 得 !     

    考场作文的文题,首先必须准确,要扣准话题,不能  偏题离题;其次要醒目,要紧扣文章内容,让人一看一目了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其  次要简洁,要短小简单,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常 见 的 文 题 有 三 种 类 型 :     

    1  、老实型。老老实实的采用原话题的原词句,并不多加改造。如《心灵的选择》  《小议诚信》。   

    2  、深化型。对原话题理解的基础上,所拟文题或明确主旨,或概括内容,或体现  思路,或表明特色,如《高扬道德的大旗》《失败是种难言的美丽》《人在旅途》。     

    3  、艺术型。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常见的如:比喻式《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成功  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夸张式《世界很小是个家》,引用式《你不该悄悄地走开》(歌曲)《横  看成岭侧成峰》(诗句),反问式《 21 世纪你美吗》《岂可回族街头卖猪肉》,  情景式《滑铁卢上空的雄鹰》《带着三句话上路》,符号式《出发 + 拼搏   = 到达》《 1+1= ?》,呼告式《妈妈,我想对你说》,对比式《英  雄无用武之地与英雄有用武之地》,移花接木式《拍卖“诚信”》(借用金融用语)。这三种情  况以后两种为好。   

      

     第 四 : 凤 头 引 蝶 , 豹 尾 点 彩     

      

    和文章标题一样,开头和结尾也为大多考生所忽视。  总有一种观念误区,认为只要文章主体写好了,开头和结尾关系不大。所以,构思的时间和  精力主要放在主体部分,而没有在头尾上多下功夫。其实,这种做法对于你的作文得分影响  很大。在中考作文的批改中,由于时间紧、天气热、任务重,阅卷老师很难把每篇文章看得  很仔细。一般首先是看有没有按照所给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写作;其次是看语言基础。虽  然通篇都可以显示出考生语言表达水平,但最为醒目、最能体现语言能力的、最能引起老师  注意的,还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这头尾给老师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最能影响老师对作文的  评判。所以考生不仅不应该忽视开头和结尾,相反更应该在这两个地方狠下功夫!古人作文  之法的“凤头、熊腰、豹尾”之说,比较形象地道出了文章各部分的追求目标。这里的“熊  腰”即指主体部分的内容要丰富,我们姑且不论。下面我们只谈谈开头和结尾问题。     

    “凤头”,也有人称之为“龙头”,都是指开头应该  不同凡响,有吸引力,能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一般要具有“新”、“奇”、“短”、“趣”  的特点。但考生们往往在开头上存在这样几种不足: 1 、不必要的释题,多此  一举; 2 、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太慢; 3 、照抄原材料  或引用复述不简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因此在中考应试时一定要避免这几种弊  病。   

    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  一篇 600 字左右的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  走势,定下了文章的基调;同时,一个好的开头也增加考生写好下文的信心。       

     开 头 的 方 法 有 很 多 , 如 比喻  开头法(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空中楼阁》)、引言  开头法(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  的 写 照 , 也 是 他 作 为伟 大 作 家 的 全部 人 格 的 体 现。 —— 《 琐 忆 》)、 议论  开头法(生命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人“利”字为先,好处抢尽;有  人“荣”字当前,虚实兼收;亦有人“德”字为重,铁肩道义。——湖北考生《得失寸心知》)、    入物开头法(很久很久以前,也许在我的生命之树发芽的时候,我的生命之神就告  诉我,我是一只火凤凰。那时幼稚的心灵无法参透凤凰的含义,长大了也是。——湖南考生  《 凤 凰 的 选 择 》 ) 、 写人开头法(夏日炎炎。鲁林从省城公安  大学放假回家,来到 A 城地面,此地距离其老家梁山泊尚有一段路程,须乘班  车,方可上路。——河北考生《“小鲁达”的抉择》)、叙事开头法(一年夏天,我和  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鲁彦《听潮》)、描景开头法(陌生的山花已有  无数的开了。冷月下,却只见一犁春水,蓦然回首,总是充盈着泪水的双眼遥望寂灭的星空,  总是随风飘动的 思绪感叹 树叶的凋零 。——广东考 生《美丽一 次》)、绘境  开头法(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  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定情  开头法(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  《背影》)。   

    关于结尾,名家多有论述。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  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明代许榛在《四溟诗  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里他们都谈出了好的结尾的标准。高明的考生  很珍惜这最后显示才华的机会,做好“编筐”的“收篓”工作。要想结好尾,必须避开以下  之忌:一忌冗长罗嗦;二忌空喊口号;三忌豪言壮语;四忌表示决心;五忌平淡无力;六忌  画蛇添足。   

    

   好的结尾如干果,耐人咀嚼;如醇酒,令人回味;如妙曲,余音不绝;如撞钟,引人警醒。  要达到这些效果,可以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可以含蓄蕴藉,启人心智;可以首尾呼应,整  合一体;可以吟诗作结,涵义隽永;可以提疑质问,发人深思;可以卒章显志,出奇制胜;    可以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第 五 : 化 大 为 小 , 独 辟 蹊 径     

      

    中考作文立意时,可以表述观点,可以歌颂赞美,可  以宣传赞扬,可以揭露批判。但以下三点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