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800字

《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800 字

小说中讲述了日瓦戈医生的一生,国家社会的变化发展与其命运紧紧相联,他的一生经历了1905 年革命,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他的命运也在时代的巨变下遭受的不幸。

日瓦戈医生,善良仁慈,遵循医德,救死扶伤,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他并不是任何一个政党的支持者,他也不是革命的狂热者。日瓦戈反对暴力,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杀戳。当他在游击队中时,面对冲锋的白军,他却一直瞄准一颗枯树射击。在这战争中,他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也正因为这样,他充满人性的光芒。战争是如此残酷,人变成了冷冰冰的杀人机器,日瓦戈医生秉着人性反对这一切的暴力。

面对战争带来的不幸,日瓦戈医生没有沉沦于痛苦中,而是选择一种隐忍的态度接受这一切,并且坚强活下去。故事里的另外的两个主要人物拉拉和冬妮娅也具有这种态度,怀着希望活下去,没有被战争打击得一蹶不振。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俄罗斯性格吧。

而对于日瓦戈医生与拉拉和冬妮娅的爱情,我感觉都是真挚深切的。日瓦戈医生与拉拉的爱情是精神上的契合。尽管这种婚外情理应受道德的唾弃,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如此的干净和美好。

小说也引发了集体利益以及追求个人幸福之间的思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政治优先、国家优先,专制的社会里,否定个性解放,践踏个人价值,个人的声音被淹没。“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为了革命的成功,必须消灭一部分人”。像日瓦戈一样独立思考革命的人必须被社会中剔除,贴上叛徒的标签;帕西失去利用价值后也必须为了实践革命的纯洁性而成为牺牲品。

革命的背后藏着无数无辜的冤魂。社会的发展应该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人们有尊严地活着。这种以牺牲个人利益以达到国家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注定是不会长久,也不会顺应潮流发展。只有让个人幸福,才可能使集体幸福,这个制度才会具有活力、才能得以持久运行下去。在和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避免类似的历史再次重演。

《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800 字

日瓦戈是一个知识分子,从事的是广施仁爱,救死扶伤的医生职业。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过世界大战和沙皇专制统治带来的苦难,同情人民,渴望改变旧的生活秩序。因此当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他真诚而欣喜的欢迎它,认为它是一次“了不起的手术”,“巧妙的一刀,便把多少年来发臭的烂疮一下子切除了”。随后革命初期发生的破坏,混乱和苦难,还有发生的一系列暴力血腥事件,使得日瓦戈陷入迷茫和思考之中。他痛苦,犹豫,徘徊,希望在大自然和爱情中寻求个人的安慰和解脱。之后他随同妻子一家人离开莫斯科,避居穷乡僻壤去过田园隐居的生活,以求自食其力。但事与愿违,他被红军游击队掳去当了军医,过了18 个月的野营生活,一直处在被捕与处死的威胁之下。在这样压抑的生活中,日瓦戈碰到了女友拉拉,虽然两人的出身不同,但是却相见恨晚,很快两人就陷入了热恋中,但是他们的爱情却不被世俗所认可的,而日瓦戈也经历着思想和心里的剧烈斗争,后来又经历过许多事情,拉拉和日瓦戈没能在一起,日瓦戈最终猝死于电车上。

纵观整部小说,我认为它充满了深深的人道主义。像小说中的日瓦戈和拉拉一样,他们都是无法选择自己命运的人,即使日瓦戈很喜欢拉拉,但是他不能不顾和他一起长大的妻子的感受和罔顾照顾他长大的托尼亚一家,他是被硬拉着当军医的,等等这类事情都是他无法摆脱,无法自己决定的;而拉拉是一个有夫之妇,在那样动荡的时期,一个女人怎么有能力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呢?但是日瓦戈和拉拉的爱却是那么纯真和热烈,他们的爱就像天空和大地,森林和小溪那样和谐美好,他们如此相爱,是因为他们觉得彼此心灵相契,同样追求个性的自我完善。很喜欢拉拉伏在日瓦戈遗体上说的一句话:“生命的谜、死亡的谜、天才的美、质朴的美———这些我们是熟悉的。可是天地间那些琐细的争执,像重新瓜分世界之类,对不起,这完全不是我们的事。”他们活的太纯粹了,根本不属于这个纷扰的世界,有点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味道。他们的悲剧在于没有实现自身的尊严的自觉性,不能自觉的把握自己的命运。

放眼现今,我们又有多少人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可以自觉抵制非理性行为呢?我们被时代的潮流推着朝前走,我们做事瞻前顾后,被各种生活琐事所牵绊,我们的手手脚脚都像上了锁,每挪动一下都要痛一下,所以我们就无心顾暇自己,对自身尊严的实现根本很少考虑,或许我们都应该重读这本经典,思考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我们自己!

《日瓦戈医生》读书笔记800 字

日瓦戈医生让我觉得很有《白痴》里面梅什金公爵的影子,仁慈善良,极具自我牺牲精神,保守又先进,是极度矛盾的综合体。感情方面,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拉拉毫无保留的爱让他陷入对妻子的背叛和愧疚以及对孩子的责任的深渊;职业方面,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为了拯救更多的人,他必须游走在敌我双方之间,时而是忠臣时而做叛徒,更甚至在紧要关头还不得不亲手结束了一条生命;信仰方面,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他无法挽住时代的狂澜,但能够坚持自我,没有迷失在革命的狂热中,始终忠于自己,即使微弱也一直呼唤着自由与独立。

“马车夫载着戈尔东经过了许多被毁的村庄„„在这些被战火夷平的村庄里,有如置身于寸草不生的沙漠中,从这一头可以一直望到那一头。那些劫后余生的老年妇女,每人都在自己的废墟中间搜挖着,翻拨着灰烬,不停地把一些东西收藏起来,似乎周围还是墙壁,所以外人看不见她们。

相对于对战争的抵制态度来说,就革命而言,日瓦戈医生持乐观的态度,“他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生活中的一切他都能得到,亲人都能找回来,都能和解,什么都能想到并表达出来。”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新政权并没有为他、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他甚至一度徘徊在濒死边缘。这也许就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医生的天性,医者仁心,他对生活、生命所持的更是一种感性和善意,而不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理性思维。但作者却不一样:“他们的凶残被视为阶级意识的奇迹,他们的野蛮行为被当成无产阶级的坚毅和革命本能的典范。”拉拉的丈夫——坚定的革命战士安季波夫,一个单纯又真诚的革命信徒,却在赢得了数次胜利后被划入了革命的清理对象,而最终走向了自我了断的悲剧。满腔热血值得歌颂的话,那盲目的热情也许就并不尽然了。急于求进可以毁掉一个人,更能够毁掉一个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倾听每一个人的声音,而不是为了主旋律的乐谱,简单粗暴地划掉不和谐的某些音符。

总的来说,我觉得作品的主题并不在于反对,不是反对战争、反对革命,而是反思。无论是在和平岁月还是动荡年代,每一声音都值得去倾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思考,偏执的所谓信仰远比不上自由与救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