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如好茶——浅谈话题作文拟题方法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  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从中窥见人的精神  面貌。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同学们把话题当题目,这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  果 。怎样教学生拟一个好的标题呢?如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一、附加法      就是选取  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  的作文。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追求幸福》《追求  幸福没有错》《体味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在哪里》《为了幸福而努力》等题目。        二、修辞法      1.   比喻式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  双刃剑”,准确而形象;《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的心灵”。《凤  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中考落榜后的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  又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我发现女孩  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等,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我  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人生之网》,题目带给人深思。        再如:《别抱怨手上的牌》(“挫折”话题),《点燃绿  色的火焰》(“环保”话题),《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关  注 生 活 ” 话 题 ), 这 些 设 喻 佳 题 也 都 富 于 文 学 色 彩 。           2.比拟式  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  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  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  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品味初三》,把初三当做能咀嚼、品味的食物,显得意味深长。《“诚信”  喊冤》《天空的诉说》等,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又如《我是网,我怕谁》《你听见冰川  的脚步声吗?》《香烟的自白》《我是电》《树的“叹息”》《地球就诊记》,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别有韵味。      3.双关式 语义双关,如  《灯》《药》,言在此而意在彼。《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  法。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        4.借代式  如《周庄,那一抹绿》,用—抹绿来借  指周庄绿的天、绿的水、绿的房屋,显示“中国第一水乡”被一片绿色所笼罩的特点;《黑白  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  体,寄托深情。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  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5.引  用式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  定的文化底蕴,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  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少年心事当拿云》《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  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等。  《前不见  古人,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横看成岭侧成  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救救孩子》(“素质教育”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百年孤独》(“友谊”话题),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亲情”话题),《潇潇雨歇》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 如  引用流行歌词:《一笑而过》(“宽容”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素质教育”话题),《我要  的幸福》(“家庭”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心愿”话题)等。        6、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如说明文  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又如《错?对!》,先问后答,以  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再如《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效率”话题)《我  是谁?》(“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等。      7、对偶  式  如《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环保”话题),《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生感悟”  话题),《斩断亲情,昭显正义》(“人与我”话题)等。  8、夸张式    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挫折”话题)等。      9、呼  告式  如《别了,漫画书!》(“书”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关注生活”话  题),《回来吧,妈妈!》(“亲情”话题)等。      三、反  常法(矛盾法)      逆向思维,力求出新:如《感谢  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竞争”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  荣》(“关注生活”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素质教育”话题)。又如《近  墨者未必黑》《“闲书”不闲》《不知足者常乐》《好人一生平安?》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无情的父亲》、《说谎的老师》用形贬实褒手法,反弹琵琶式的作文标题,反而能比正面  选 题 更 吸 引 人 。         四 、 悬 念 法         如《让脑袋作360 度转动》,脑袋怎能360 度转动,让人大生  好 奇 之 心 , 作 者 有 意 设 置 悬 念 , 引 起 读 者 的  阅 读  兴 趣 。         五、符号法      《1+1=?》、  《金钱≠幸福》《爸爸+妈妈<我?=《成绩≠素质》《生活——???》。又如一则新闻报道  ——《99+1=0 》——合格产品 99 个,不合格产品 1 个,前功尽弃。        六、移用点染法      运用  或模仿中外文学名著书(篇)名、名人、名事、名物拟题。如《道德苦旅》(模仿余秋雨的《文  化苦旅》)、《诚信无价》(模仿电视剧《情义无价》),《苏东坡的选择》等。如此机智地移用点  染,推陈出新,妙趣横生。      课后笔者让学生  以“病”为话题做练习,结果题目丰富多彩,拟出的题目有《为生病而欢呼》《战争》《有病?》  《无形的杀手》《心灵被腐蚀》《渴望生病的女孩》《病魔的咒语》《善变的意志》《享受病痛》  《颤抖的瞬间》《坚持就是胜利》《思念也是一种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