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型变化新动向

    中 考 作 文 题 型 变 化 新 动 向              年年话中考,岁岁不相同。在一个推行  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关注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新趋势、新探索,必须把握中考作文命题之  行动纲领、行动准则——《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下面,我们不妨摘引出其中关于作文教学  的一些重要论述:        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  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3.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  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些新的理念,不仅影响着平时的作文教学,也引领、推动着中考作文的命题改革。笔者分  析收集到的来自全国各地95 个考区的中考作文试题,充分感受到广大命题者对接课标要求、  落实课标精神的追求。表现在作文题型的变化上,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努力营  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这么做,是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作文教学步入正确轨道的明  智选择,必将在下一个年度中考命题改革中得到延续。          一. “话题”退位助开放        从2000年话题作文进入中考以  来,这种题型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命题者的青睐,它在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  比例,连续几年隐居“霸主”地位。这是因为,它是一种较之于全命题、半命题和材料作文  更为开放的题型,具有材料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的“三自”特点,给予考生很  大的自主权,有助于“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是,我们也看到,单纯以话题作文形  式命题的考区在当年全部考区中所占比例,继去年首次出现下降后,今年再次回落。          话题作文地位的变化,是不是说明命题者将放弃开放性题型了?  答案恰恰相反。话题作文的“退位”,恰恰是因为命题者找到了更为开放、更有利于营造宽  松写作环境的新题型——选题作文。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一些连续多年选用话题作文命题  形式的考区,比如重庆市、陕西省、四川省、江苏泰州市、湖北武汉市和黄冈市等,纷纷从  话题作文阵营中走出去,步入选题作文队列里。同时,我们要看到,话题作文充当了选题作  文里的主力军。如果将这些话题与单独以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另外试题加起来,涉及话题作  文的题型所占比例高.由此可见,话题作文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          话题作文命运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命题者贯彻课标精神的不倦探索和可贵  追求。笔者大胆预测,在2008 年的中考中,单独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总数,会进一步减少,  但是,涉及话题作文的考区,数量和所占比例不会降低。         二. “选题”称霸为宽松        近几年来,选题作文稳步推进,  广受关注。它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例,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大党”。可以这么说,中考已  经步入选题作文称雄称霸的时代了。试想想,多一道或两道试题让你自由挑选,你是不是更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你是不是拥有了相对而言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你是不是  更有机会“表达真情实感”?再分析选题作文的组成部分,选用“话题+半命题”、“话题  +话题”等以开放性题型为主的,占58.3%。这是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自主写作、充分发挥自  己写作水平的有效之举。另外,我们也发现,选用不同类别的题型作为备选项的考区,多达  几百个,这么做,旨在面对现实,尊重考生的不同写作习惯和接受能力,兼顾不同地区和  文化背景的学生,当然也就维护了考试的公平性,提高了考试的效率。          三. “材料”改良给自由        以材料作文形式单独  命题的,占总数的 11.6%,并且,我们也注意到,像河北、安徽、北京海淀等一些人口涵盖  范围很广的考区都选用了这种题型。但是,不要据此认为传统的材料作文又会卷土重来了,  现在的材料作文已今非昔比,决不再是要求按照“引——议——联——结”模式写作的材料    作文了。我们不妨来看看江苏镇江的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20 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  艰苦的积蓄终于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意外变故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  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要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  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说:“是的,在法律上也  许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是有责任的。我应该还钱。”偿还的代价是他和家人39 年的艰苦生  活。他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轻叹道:“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却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请选择  感触最深的一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  目自拟。文中不出现(或暗示)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这  是材料作文么?当然是,题干里给出了材料,且没有明示写作题目,从外在形式上是典型的  材料作文。但又不完全是,因为该作文题没有要求我们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题干里的材料并  只能写议论文,又明确指出“请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为话题”。也就是说,材料只不过是用  来寄托和蕴涵写作话题的:你写“履行责任”也行,你写“讲信义”也行。再加入“立意自  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的说明,实际上表明了这样的材料作文已具有话题作  文的特点了。其他如河北、安徽、北京海淀、山东菏泽等地的材料作文也都具有这些特点。  这么做,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立意的限制性和表达的单一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  作的束缚”,还学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是今后材料作文坚持  的基本方向。        四. 亦限亦放两相宜          半命题作文通过指定题目中的词语,保证了一定的限制性;让学生自由填题,又有  较强的开放性。这种题型既有助于提高选拔性考试的效率,又有助于落实课标精神,因此具  有较高的使用率。        中考,选用半命题型,比上个年度增长。另  外,选题作文中采用半命题作为备选题目。这么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半命题作文的重  要地位。命题者在命题时,对于所指定的词语,尽量保证通俗易懂。比如广东的“又一次  __________”、四川广安的“忘不了_________”、贵州黔西南州的“感谢  ___________”、江苏无锡的“精彩___________”等,其中已出示的词语,都很常见常用,  没有歧义,能让考生快速走进题目里。对于题目空白处应该填写的词语,绝大多数考区都给  出了范例,并用语言或标点符号表明可填词语有多样化的选择。这主要是出于打开考生思路  的目的。以上两类作法,会在今后的半命题作文试题中得到继续。         至于全命题作文,由于它固有的限制性过强的特点,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少写命题作文”。  少写,不等于不写。这个比例,比话题作文(61%)、半命题作文(35.8%)、选题作文(37.9%)  都低很多,仅高于材料作文(15.8%)。全命题作文试题指向性强,区分度较大,易于统一评  分标准。因此,我们决不能妄言它会销声匿迹。恰恰相反,它会在一些考区艰难地、相对稳  定地顽强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