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

  农村小学的孩子由于平时很难走出大山,很少接触外界新鲜事物,认知的范围比较狭小,写  作时常常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要解决这一难题,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善于观察、  乐于思考、触景生情,引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    一、在现  实生活中学习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叶老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句话道出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  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要充实学生写作素材,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在引导学生时应尽力做到:      1、观察学校生活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为了丰富学  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要多引导学生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文艺、体育、编课本剧.........如写《记一次拔河比赛》时,先组织他们亲自参加比赛,体  验比赛中热烈的气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留心活动的过程,  注意活动与周围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再启发他们:你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气氛?观察到了  什么表情?听到了哪些语言?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等?学生参加了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懂  得团结才是力量的道理,还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陶冶了情操,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在  写作中把自己参加拔河比赛的切身感受真实的记录下来,再经过老师的精心修改指导,一篇  反映学生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习作就问世了。    2、观察家庭生活      农村学生除了上学外,其余的时间在家中度过。在练习写人的文章时,让学生  从观察亲人入手,尤其是父母,因为你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母  的每个细微的动作及遇到不同神态孩子都很熟悉。如写《妈妈的微笑》时,要让学生抓住妈  妈微笑的特点和每种微笑所表达的情感,遇到朋友时是什么微笑?练习写事的文章时,让学  生在家多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碗、放牛、除草等;还让学生在农忙季节观察父  辈们下田种地的神态、动作,让学生从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丰收的喜悦。学生通过仔细  的观察,就会在"熟悉"的事物中发现很多有新意有价值的东西,写文章时,用朴实的文字串  联起来,文章就会个性鲜明,内容充实。    3、观察社会生活    社会是  一个大课堂,是人生的大舞台,让每个学生既是演唱,又是观众。为了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  还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对于农村孩子来说,  没有条件走出了解社会,观看外面的世界,可借助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经常带领学生走进  大自然,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小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较强,最容易接受感性知识。大自然  给我们提供的材料,形象最生动,色彩最鲜艳,实感最强。如《秋天来了》,可带领学生走进  大自然,去寻找秋的足迹:农民又在忙碌什么............?让学生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把  眼看、耳闻、鼻嗅、口尝、手触结合起来,谈出自己最深的感受,这样,同学作文就不再无  话可说了。    二、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素材    小学生作文时无话可  说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也是因为他们缺少语言材料,因此在平时要特别注  意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打好基础。    1、课内阅读    农  村学生接触的读物大部分是课文,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备有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学生利  用课余时间把课本中出现的佳段名篇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老师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让学生  背诵,然后结合现实生活,加以消化。这样就增加了学生语言材料的储存量,作文时就能有  选择地用恰当的语言材料表达要写的内容。    2、课外阅读    由于农村  经济比较落后,拥有课外读作的小学生不多。因此,教师应把平时收集的报纸、刊物发放到  他们之中,学生一有空就翻看,提倡"杂七杂八"地看,并指导他们做好读书摘记。要求每人  每天精读一篇,摘记好词佳句,每周利用一节语文活动课集中交流课外阅读情况。这样日积  用累,既扩展了学生的生活面,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又提高了作文写作技巧,增强了作  文能力。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积累素材说是"养兵千日",写作就  是"用兵一时"。如果我们在平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多读多记,在生活、阅  读中去积累习作素材,就引导学生找到了开启习作之门的钥匙,找到了甘泉源头,从而提高    了他们的写作能力。